按照规划,中国北斗正在按从国内覆盖、到亚太区域覆盖、再到全球覆盖“三步走”的规划稳步推进。预计到2018年底前后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提供基本服务,到2021年将实现35颗北斗卫星全球组网,具备服务全球的能力。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副总设计师 冉承其: 计划是在2021年全部建成,我们所有的核心技术,包括产品我们都已经开始研制生产,具备条件,大概下个月就会开始,我们组网的第一组卫星的发射。
据了解,随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逐步建设,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技术已经和地理信息、物联网、大数据、移动通信等多种技术融合集成,提供了更丰富的综合性服务,被看作未来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会长 : 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2016年的产值已突破2000亿元,比上一年增长了22.06%,其中,北斗对产业核心产值的贡献率已经超过了70%。
北斗星座自古以来被人们用来指引方向,它由7颗星组成。而未来我国的北斗全球导航系统将达到35颗卫星。那么,为什么需要这么多的卫星来为我们提供导航服务呢?这个人造的北斗星座在天空中又是怎样运行的呢?
眼前的这个家伙就是已经在太空运行的北斗卫星家族的一员,它的重量将近3.1吨,体积有6立方米,在卫星当中算是中等身材。目前已经在轨运行的北斗导航系统的卫星分别分布在中圆轨道、地球静止轨道和同步倾斜地球轨道这三种不同轨道上,它们有着不同的分工。中圆轨道上的卫星可以游走全球,所以它也是GPS等卫星导航系统使用的轨道。地球静止轨道一般是通信卫星使用的轨道,所以运行在这个轨道上的北斗卫星还能发挥通信功能。北斗可以发短信的“独门绝技”正是通过这样的短报文通信功能实现的。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副总设计师冉承其: 我们北斗具备短报文的功能,所以对北斗来讲,就是把导航和通信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了,这也是未来导航发展的一个方向,就是其他三大导航系统都不具备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