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   资讯中心
怎么看待国内OBD发展趋势?
发布时间:2021-07-06 17:15:36

  在2014年曾被外界称为是 OBD(On-Board Diagnostic车载诊断系统元年,仿佛一夜之间OBD就成为了车联网的入口,被各大公司争相角逐,引发了一股汽车智能硬件的创业热潮,各种五花八门的OBD盒子如雨后春笋般涌出,整个投资界也趋之若鹜,有如发现了一块新大陆为之欢欣,但是,两年后的今天,经过市场洗礼,我们看到的是整个行业的哀鸿遍野,真正实现盈利的OBD车联网产品寥寥无几,能一直坚持做下来的也就那么几家,纵观投资界和媒体也是一边倒的持观望和怀疑态度。

 

obd

 

  OBD 盒子遇冷,问题在哪儿?

 

  1、国内并没有浓厚的汽车文化氛围:

 

  OBD智能硬件的鼻祖级产品 Automatic 2013 年一年就卖出了 10 万台设备,这多少与美国 100 多年汽车文化的积淀有关系。而国内并没有浓厚的汽车文化氛围,绝大多数车主不知道 OBD 接口的存在,更找不到它的位置。而美国车主懂一些汽车知识,能通过 OBD 检查自己的车辆状况,有修车工具和工位,能自己在车库修车,对于他们来说,OBD的价值更多。

 

obd

 

  2OBD的发展受制于车厂的开放程度:

 

  有业内人士表示,OBD 盒子的发展受制于车厂的开放程度,行业的封闭性让统一标准迟迟没有出现,因此它也不能兼容所有车型;目前 OBD 设备+APP 模式提供给用户的主要体现在测速、油量、距离、体检打分等基础功能上,而这些功能和数据,大部分可以通过汽车本身的仪表盘得知。

 

  3、与用户需求脱节,采集的数据对用户的价值有限:

 

  追溯 OBD 的起源,它不过是汽车上一个以尾气检测开始而不断发展起来的标准检测入口,从 OBD盒子的组成如通讯协议、GPS 定位模块/通讯模块(Wi-Fi 模块、蓝牙模块)可以看出它是满足企业对于数据搜集的需求设计的,而体现的逻辑是:只与汽车进行交互、读取与汽车相关的数据,其实并不具备服务用户的属性。

 

obd

 

  因而我们会发现,OBD盒子的 DNA 其实就是一个汽车黑匣子,收集汽车数据传到后台之后任务就已经完成;虽然它是车联网的一个入口,但这种数据对车主用处不大,诊断接口本身是修车和维护的时候才用,对用户的价值有限,采集数据、故障提醒、驾驶行为分析、通讯协议、车联网大数据等,这些基于更抽象的概念,消费者根本无从感知,更没有消费动力。

 

  4、行业应用迷茫、不清晰:

 

  OBD盒子是车联网时代的一个过渡产品,前期大家炒得很热,也引发出了一批做UBI保险、车队管理甚至4S服务用的产品,但这是一个只有春天没有未来的后装产品。

 

  随着OBD的没落,很多人开始把车联网智能系统转向人机互动,比如车载导航、语音拨号、收发微信、车载多媒体等。殊不知,有多好玩就有多危险。调查表明:我们当中的许多人在驾驶中收发微信、接打电话,刷微博、看朋友圈,玩自拍,拍摄视频以及进行视频聊天,而这些操作在所谓解放双手的前提下仍会导致分心,是非常危险的行为,根据美国交通部的数据,驾驶中分心在导致致命事故的原因中占比为10%

 

 

 

  莫让手机"绑架"生命.OBD 盒子,路在何方?

 

  这些年的概念炒作偏离了OBD的初衷,真正关系到用户切身痛点的功能被弱化或者忽略,一些无关痛痒、颈上添花的功能嫁接在OBD上面却被强化,在整个热衷于互联网概念炒作的大环境下,我们更需要深入的理性思考。

 

  当OBD作为车联网入口的时候,承受了太多不可承受之重,正确的思路应该是以互联网的思维去撼动以前以OBD作为入口的封闭传统行业,实现资源的整合和扩展,而不是用OBD去承担车联网入口的角色。

 

 

 

  OBD是车辆唯一标准外接口, 全球超庞大的汽车用户需要基于一款OBD接口上稳定的产品,服务对象是车, 就注定了积累比创新重要, 稳定比花哨重要, 在通讯、北斗/GPS、平台、运营这几块的专注/积累是最大的优势和保障。

 

安全智能高效解决管车问题,就来元道车辆云平台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