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随便!有的市民将共享单车乱停乱放,影响车辆、行人通行,侵占公共设施空间,严重影响城市形象。去年11月,某市在全省首创推出共享用户“黑名单”机制,即共享单车用户因闯红灯、违停、载人等交通违法行为被警方查处后,交警将违法用户通报给所有共享单车企业,共同将其纳入“黑名单”,被纳入的用户将无法使用共享单车。某市城市管理局获悉,目前某市全市已经建成1138个实体电子围栏站点,用户累计3次未将共享单车停放在电子围栏内也将被列入“黑名单”。
昨日,某市中心市区多个电子围栏站点(也就是共享电单车停放区)进行了实地体验。记者将一辆电单车扫码解锁后,把车停放在围栏外进行还车操作,结果失败。小程序提示:“未在还车区域,请规范停车。”
“目前某市全市已建成1138个实体电子围栏站点,某市城市管理局公用事业科工作人员介绍,今年1月,某市城市管理局联合打造“共建、共管、共享”的城市单车管理新模式,通过建设线下实体电子围栏站点和线上共享单车监管平台,实现了共享单车在实体电子围栏内的规范停放,并且有效控制共享单车泛滥投放现象。
城管局的指挥中心看到,城管部门通过大屏幕上的共享电单车监管平台实时掌握各共享单车企业运营数据,对总量严格控制,并结合大数据分析为车辆投放配额、调度运维等提供智能化指引和服务,从而达到可持续监管。建设共享电单车监管平台,是今年某市“为民办实事”项目,城管部门通过技术手段,规范停车行为,市民骑完车后一定要放到电子围栏范围内才能落锁还车,否则无法结束行程,将持续计费。
经过前期调研,某市合理规划共享单车投放总量,按照“一车一牌”的原则,符合准入条件的共享单车企业根据配额在监管平台完成车辆电子化注册登记,并在车上安装统一编号的管理牌,未进行注册登记、安装管理牌的车辆,不得投入运营。